傳承歷史文化 古村落煥發光彩
2018-03-16 11:05:06??來源: 責任編輯: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|
這里曾是浦城重要的水運碼頭之一,為商賈仕宦北上中原,南下福建的必經之路,每日往來舟船如梭;這里曾是浦城大米、桐油、毛竹土紙的集散地,是南下北上貨物的中轉站;這里有金斗山風光秀麗,過客均在此停舟系泊,沿溪酒肆歌樓、客舍貨棧鱗次櫛比;這里有江淹、朱熹、徐霞客等名人留下的著名詩篇;這里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物名村……這里,就是位于水北街鎮境內的觀前村。自1958年公路開通,陸運逐步取代水運,觀前村昔日繁華景象日漸衰弱。 ? 2月27日,記者帶著對古村落的向往,走進了這個曾經車水馬龍、人聲鼎沸的村莊。 車行駛至村頭,還未進村莊,就遠遠地看見一株枝繁葉茂的千年香樟樹靜臥在村口,仿佛在守衛著這片凈土。整個村莊依山沿溪建設,街道分前街、橫街、半街,共1000多米長。村內的天后宮、水東社、關帝廟、周氏宗祠、張氏宗祠、葉氏宗祠、謝氏宗祠(謝翱故居)均保存完整,悠遠靜謐的老巷,極富特色的街亭,無不透出濃濃的古樸氣息。村中的古碼頭、吊腳樓更是引人注目。 “鄉村真正要振興,新的東西需要不斷進來,同時老的風貌、有地方特色的建筑,更需要統一規劃,進行保護性開發,對適合做整體古村落開發的村子,要通過科學規劃展現它的底蘊和魅力。”水北街鎮鎮長艾忠全說。 2016年以來,水北街鎮制定了《觀前村保護發展規劃》,遵循古村落修舊如舊的原則,對古村落進行了搶救性的修復和保護,先后投資500多萬元修復古水碓、觀前古浮橋、吊腳樓、古亭,疏浚南浦溪和臨江溪河道,維修改造與歷史風貌有沖突的橋梁,整治沿河景觀,拆除遮擋和覆蓋主河道的構筑物,完善區域排污系統和古村落基礎設施,保護街巷格局,恢復傳統街巷風貌,臨街外墻,建筑大門,路牌標牌進行統一設計,對現狀殘損的卵石地用古礫石鋪設。“在修復過程中,我們重點保護古村落格局與風貌,保持“三村、七街、八埠頭”的空間格局,劃定保護范圍并確定其相應的保護措施,保持古村落原有的風貌。”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。 “對古道的開發利用,必須將自然、歷史與現代元素結合起來,重新喚起當代人的關注。”艾忠全告訴記者,新的一年,水北街鎮將繼續對觀前古村落進行修繕提升并開發,讓這里的古老建筑和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傳承下去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